假蜂胶谁能识? 市民能变成识假专家吗?

每当有质量问题出现时,有些媒体总是积极地培训老百姓,希望他们个个火眼金睛。蜂胶造假的事件曝光后,专家和“砖家”蜂拥而至,介绍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方法,以多年对蜂胶研究的经验,做个点评。

看包装:首先看有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再看有无保健食品的标记。如都没有就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点评:这个比较靠谱,也便于操作,还需要参照价格进行判断,要是价格非常便宜, 没准是连包装也起造假了。 需要上网查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保健食品数据库。特别要注意生产厂家的详细地址和网址、传真和电话,以便查询。

闻味道:纯蜂胶有着天然而特殊的香味:而劣质或假蜂险(树胶)有淡淡的恶臭味。

点评:这个比较模糊,啥是“天然而特殊的香味”、“淡波的恶臭味”?也没有可操作性,蜂胶产品是定型包装的商品,不是随意可以去闻闻味道的。

观颜色:在自然光线或灯光下会观察到纯蜂胶软胶囊质地品莹剔透,呈现透亮的棕红色:而劣质或假蜂胶则不透明或星现棕褐色或黑色。

点评:这个像“蜂胶软胶囊质地晶莹剔透”那个厂家说的话,所有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描述都是直接说外观颜色,棕红色、棕褐色或黑色。再说了,“不透明或呈现棕褐色或黑色”也不代表蜂胶就是劣质或假的,没准是为了蜂胶内容物能避免光线的影响专门做的不透明外壳呢?一些看似辨真假的描述,也许是企业推销自己产品的陷阱。

尝滋味:点一滴纯蜂胶在舌尖,会有蜂胶特有的刺鼻感;而假蜂胶则没有。

点评:这个貌似只能对蜂胶液鉴定吧?“ 蜂胶特有的刺鼻感”这个词很少见,问了些同行,大家都体会不出“刺鼻感”。我想这是商家吸引或者转移消费者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罢了。

做试验:将纯蜂胶软胶囊刺破后,蜂胶内溶物滴到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搅拌水会迅速变成乳白色,有极少量蜂胶均匀分散于杯子底部(其他的则表现为成块、成团不易溶或附着在杯壁及底部)。而劣质或假蜂胶在水中则成深褐色或黑色。蜂胶硬胶囊将胶囊壳打开后倒入水中也是同样的效果。

点评:这个是充分利用消费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状态,又貌似带点科学性,臻不知,化学工业的发展,想让个产品变成乳白色或者不变成乳白色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就不在这里评价为什么有乳白色或没有乳白色了。如果真的是“蜂胶内溶物滴到装有水的玻璃杯中,视拌水会迅速变成乳白色,有极少量蜂胶均匀分敢于杯子底都(其他的则表现为成块,成团不易溶或附着在杯壁及庭部)”,我们要怀疑产品的工艺有毛病,咋做的?均匀度有问题啊!那极少量的是什么东西?为啥不变白啊?

蜂胶的鉴别分为两个方面,是对蜂胶原料的鉴别, 目前企业能够通过感官及理化分析等方法鉴别真伪。二是对进入市场的蜂胶产品的鉴别。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对产品鉴别。

从蜂胶原料到终端成晶经过了不同的加工工艺处理,其剂型、感官性状与原料及相互之间有很大区别,因此,不可能有简单的或统的鉴别方法。

不要轻信靠自己的小实验就能检验出蜂胶的好坏。所有的家庭实验,只能分辨出蜂胶的种类、生产的工艺等感官性的指标(这些指标往往都已在标签上注明),无法分辨蜂胶中功能性物质如黄酮、萜婚、有机酸等的含量。我对蜂胶产品辨别真假的态度是这样的,术业有专攻,这个复杂的问题应该是由专业部门完成,从目前已掌握的情况看,仅蜂胶原料的色泽就有七种以上,气味有其特有的芳香,口尝有微苦、略湿,有微麻感和辛辣感。加工以后,以上情况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可以说,消费者难以通过感官辨别蜂胶的真假、优劣,消费者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所谓鉴别方法。

我们能够做的是,详细查看产品成分标签和检测报告,“高黄酮”蜂胶、“增效蜂胶”等要慎选。蜂胶功效取决于多种成分,并非单一的黄酮。总黄酮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厂家不同,产品不同,各有各的标准,判断蜂胶产品总黄酮含量是否合格,应依据其备案的企业标准和检验报告是否致。买的时候一定要看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每一批产品应该都有一份,拿不出报告的说明货品来路不明,如果有报告的可以放心购买。

另外还要警惕“低价蜂胶”的陷阱。蜂胶有“紫色黄金”之称,价格不可能太便宜,低价蜂胶原料很可能会掺假。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