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期始,现任国际蜂疗研究会会长房柱教授,就进行了蜂胶的生产、质量的初步分析和医疗效用等研究,为蜂胶在中国的应用开了先河。
20世纪70年代,昆明动物研究所对蜂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提取,在挥发油中鉴定出桉叶油素、愈创木酚、桉叶醉等组份。
1980年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徐景耀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尚天民先生主持下,研究人员对蜂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进行了蜂胶抗菌实验,并对蜂胶黄酮进行了鉴定,分离出白杨素、桂皮酸、槲皮素等5种单体成分,得出了我国自已分析结果。
1981年,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王振山研究员,就蜂胶的采收方法,蜂胶的质量要求及验收方法进行研究,并牵先研制出口服蜂胶露等产品,取得了具有导向性意义的成果。
198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省杭州召开了特胶研讨会。重点对蜂胶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这是我国较早时期的关于蜂胶方面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1987年始,吕泽田主持了蜂胶基础性研究和蜂胶抗菌试验。确定了蜂胶原料采集,基本成分分析,一般质量控制和蜂胶萃取提纯的基本技术。同时,采用蜂胶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与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磺胺粉、新诺明比较,对细面,真菌,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蜂胶的抑菌作用几乎涵盖了霉素类、磺胺类的抑菌范围,证实了蜂胶抑菌作用具有广谱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是其他抑菌类药物所不及。同时,发现蜂胶中具有抑菌作用的成分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部分。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实践,为蜂胶产品研发提供了第手的依据.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王秉极教授,对蜂胶成分的提取进行了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今,我国学者和科技人员共发表有关蜂胶研究的论文400多篇。通过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1996 年,蜂胶研究被国家科委列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9 年蜂胶被国家“948” 办公室列人重点产业化推广项目。2001 年,国家科技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蜂胶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课题列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是蜂胶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近10年来,蜂胶及应用研究受到国家的空前重视。
多样化的功能性产品研发促进了蜂胶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始,蜂胶从以外用为主迅速向内服产品转变和发展。外用产品主要是涂剂、喷剂、贴剂,以抗菌消炎为主。内服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在剂型上有液、粉、片、喷剂、硬胶囊、软胶囊等。
蜂胶的许多功效被进一步证实。目前,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卫生学评价,稳定性试验、功效成分鉴定以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性动物试验、人体临床试验,已验证批准的蜂胶类保健食品达60多种,确认的功效有:免疫调节、调节血糖、调节血脂、辅助抑制肿瘤、抗疲劳、改善睡眠、清咽润喉、延缓衰老、润肠通便、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等。被批准的蜂胶类药品2种,分别用于消炎止痛、复发性口腔炎、高脂血症和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
在产品研发技术方面,我国的许多科研机构和厂家越来越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蜂胶的提取方法不仅限于乙醇提取、水提取,超临界、膜技术、分子蒸馏等提取方法也开始出现。
蜂胶与中国传统中药与中医学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型增效产品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鉴于蜂胶脂溶性强,水溶性差的特点,利用天然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以蜂胶作芯材,经微囊化包埋技术形成蜂胶微囊和蜂胶脂质体。蜂胶微囊与蜂胶脂质体具有缓释、延效、掩盖蜂胶气味和颜色,提高生物利用度,味道好,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等优点。蜂胶微囊和蜂胶脂质体除可作粉剂产品外,可用于糕点、饮料、糖果等食品、化妆品的添加剂。
可以说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蜂胶产品的不断深人研究,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药学、化学、药剂学等多种学科被涉及;蜂产品行业之外的食品制药、日用化工等行业的协同参与,正在开始形成一个跨行业跨门类、跨学科的蜂胶产品研发生产体系,蜂胶产品的研发上与经营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样化的蜂胶类产品和所呈现出的确凿功效以及天然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使近十年来我国的蜂防来产品市场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仍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