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滋补、养生佳品,同时又是药食同源产品,具有多种健康功能和医疗主治功效。我国中医典籍和各版《中国药典》都对其健康功效和医疗主治做了详细的记载。
蜂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其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蜂蜜作为常用中药既可内服,又能外用。现将我国中医典籍和历版《中国药典》所载蜂蜜功效及主治整理汇总如下,供消费者和业内同仁参考。
中医典籍所载蜂蜜功效
《神农本草经》:蜂蜜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庢。安五脏,诸气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神仙。
陶弘景《名医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饮食不下,止肠癖、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陈藏器《本草拾遗》:牙齿疳螏,唇口疮,目肤赤胀,杀虫。
《药性本草》:治卒心痛,赤白痢。调水作浆,顿服一椀即止,或以姜汁同蜜各一,合水和顿服,当服面如花红。
孟诜《食疗本草》:治心腹血刺痛,及赤白痢,同生地黄汁即下。又云:但凡觉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又点目中热膜,与姜汁熬炼,治癫甚效。
李时珍《本草纲目》:蜂蜜之功有五,生则性凉,故能轻热,热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痬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汪訒庵《本草备要》:止救治痢,明目悦颜,同薤白捣,涂汤火伤。煎炼成胶,通大便秘。
《中国药典》各版本所载蜂蜜功效
1963年版《中国药典》首次收载了蜂蜜功能主治的国家标准,经过1977-2015年各版的增补修订,逐步完善了蜂蜜功能主治的表述。
1963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蜂蜜的功能主治为:“润燥,补中,止痛,解毒。五脏诸不足,大便燥结,咳嗽,疮疡作痛,解乌头毒。”尚未明确指出蜂蜜的外用功能主治标准。
1977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蜂蜜的功能主治为:“滋养,润燥,解毒。用于肺燥干咳,肠燥便秘,解乌头毒;外治口疮,疮疡,烧、烫伤。”增补了蜂蜜的外用主治标准。
1985-2005年的5版《中国药典》均记载蜂蜜的功能主治为:“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虽然对蜂蜜的功能及主治做了进一步规范,但是仍缺少其在外用功能方面的表述,其所记载的“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功能未能涵盖主治项中“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的治证。
然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除了记载前几版所述蜂蜜功能主治的标准外,还增补了其“生肌敛疮”的外用功能,填补了长期以来蜂蜜外用功能的空白。
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除了记载前几版所述蜂蜜功能主治的标准外,还增补了“解乌头类药毒”,2020年版沿用2015年版所述。
1963—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蜂蜜功能主治
药典版本 | 功能 | 主治 | 外用功能主治 |
1963年版 | 润燥,补中,止痛,解毒 | 五脏诸不足,大便燥结,咳嗽,疮疡作痛,解乌头毒 | 未明确 |
1977年版 | 滋养,润燥,解毒 | 肺燥干咳,肠燥便秘,解乌头毒;外治口疮,疮疡,烧、烫伤 | 外治口疮,疮疡,烧、烫伤 |
1985-2005年版 |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 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 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
2010年版 |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 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 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
2015年版 |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 脘腹虚痛, 肺燥干咳, 肠燥便秘,解乌头类药毒;外治疮疡不敛, 水火烫伤 | 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
2020年版 |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 | 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解乌头类药毒;外治疮疡不敛, 水火烫伤 | 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
蜂蜜的营养成分
研究发现蜂蜜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已经被确定的有20余种。其中主要以糖类、酸类、酶类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蜂蜜中的糖类主要是还原糖,其中大部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部分蔗糖,这3种糖占到蜂蜜总成分的70%到80%。蜂蜜中的酸类化合物主要有3种,即有机酸、无机酸和氨基酸。其中氨基酸的含量占蜂蜜总量的0.1%一0.78%,另外有机酸主要包括柠檬酸和葡萄糖酸,无机酸有磷酸和碳酸等。蜂蜜中的酶类成分主要有淀粉酶、蔗糖转化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脂酶等。此外,蜂蜜中还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上述成分与蜂蜜外用功能主治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现代临床研究证明,蜂蜜内服在治疗便秘、咳嗽、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防治冠心病、防止肿瘤复发等方面有文献报道。关于外用主要在烧伤和皮肤烫伤、皮肤病和皮肤创伤、溃疡、骨科疾病、鼻炎、眼科疾病等方面有文献报道。随着国内外对蜂蜜研究的不断深入,蜂蜜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还会不断被发现,其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其价值也将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来源:《与蜜蜂共舞》、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药典、《神农本草经》等。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