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影响

血糖调节”,也被称为“血糖平衡”,是指对血糖水平进行适当调节的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机制。几十年来,关于食用蜂蜜对葡萄糖代谢紊乱的调节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食用蜂蜜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蜂蜜本身包含了相当大比例的糖。然而,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蜂蜜可以作为调节葡萄糖代谢紊乱的营养添加剂。

在谈到蜂蜜的摄入对血糖调节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对血糖调节机制进行初步介绍。

糖代谢紊乱及相关病症

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与其代谢途径有关的酶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例如:磷酸果糖激酶1、肝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等的缺失)。这些疾病通常被称为先天性糖代谢紊乱。然而,如今认为与糖代谢紊乱有关的疾病,大多是在胰岛素调节血糖过程中发生的.胰岛素是由胰腺中胰岛的β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激素,它由51个氨基酸组成,其编码基因位于人类11号染色体上。

胰岛素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功能,如蛋白质和肝糖原的合成、甘油三酯在脂肪组织中的存储,最重要的功能可能是血糖水平的调节,即促进葡萄糖被它的靶细胞吸收利用,尤其是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若要发挥这一功能,胰岛素必须绑定到其细胞膜受体上并激发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从而促使葡萄糖转运。

转运主要依靠转运载体-4作用于细胞膜,最终致使葡萄糖被吸收。当胰腺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时,相应的效应器官会根据其胰岛素敏感性而做出应答反应。这一机制缺陷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胰岛素抵抗,它是在正常的胰岛素水平下产生的糖质代谢衰减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主要是抑制了上述靶细胞中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当胰岛素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时,血糖会增加至危险的浓度水平。

此外,还将伴有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即,过量循环胰岛素)来降低增高的血糖水平.后者即是糖尿病的初期阶段之一.关于几种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抵抗的报道中指出,胰岛素抵抗会导致多种病症(如肥胖)的发生,因为胰岛素几乎是每个脂肪细胞的基本调节器。

这种激素能通过一系列机制促进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存储,其中包括前脂肪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此外,在成熟的脂肪细胞中,胰岛素可刺激葡萄糖转运、甘油三酯合成,并抑制脂肪分解。另外,胰岛素也可通过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来提高脂蛋白循环过程中脂肪酸的吸收。

目前,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学已经受到高度关注,因为它被证实是“代谢综合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在单个个体中几个病理或危险因素的组合,这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易感性.然而,一部分科学家仍在讨论是否将胰岛素抵抗作为代谢综合症的一个组成部分及诊断标准。在任何情况下,代谢性疾病在当今社会中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内分泌疾病患者中,有15000万糖尿病患者,估计这个数字到2025年可以翻倍。

许多因素,如遗传易感性、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及生活的压力,加上高热量为主的饮食摄入过多的脂肪或甜的食物,是导致糖尿病的隐藏因素;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高糖含量食物的摄入往往是导致几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方面,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医生Claude Bernard建议人们通过饮食的摄入来调节机体对糖的敏感度。因此,血糖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糖耐量的退化,且能够产生一些有害健康的影响。血糖以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与人类的几个生殖问题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

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与女性排卵功能障碍相关的重要因素,并且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及相关病症也有重要的关系。此外,女性糖耐量降低和肥胖症,以及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其他病症,对生育功能也有不利影响。对于后者,一些研究曾经报道,内分泌代谢疾病及其并发症与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有一定关系.多囊性卵巢综合症是一种由雄性激素过多引起的排卵功能障碍,在全球的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很高。

蜂蜜对血糖调节的影响.

许多科学家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其中Samantha等人(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葡萄糖和蔗糖,蜂蜜的摄入能使健康人或I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较弱的高血糖反应.Bornet等人(1985)通过对I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相比面包中的各种糖分而言,糖尿病患者在其早餐中食用蜂蜜时并没有产生额外的增高血糖的影响。与此相关,另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蜂蜜引起的高血糖反应是与食用面包时产生的高血糖反应相似的,蜂蜜并不具有引发较高的餐后高血糖的作用。

Shambaugh等人(1990)对非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后报道,相对于蔗糖,蜂蜜提高血糖水平的作用较小.此外,这些研究者们也发现,相对于果糖和蔗糖,蜂蜜将会带来更少的与健康相关的长期问题,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蜂蜜中含有除碳水化合物之外的其他物质。再者,蜂蜜比蔗糖甜味更大,因此,若要达到同样的甜度效果所需要的蜂蜜量比蔗糖更少。

考虑到这些优势,上述学者认为我们应该更青睐于用蜂蜜代替蔗糖来作为甜味剂。另一项研究发现健康人群、糖尿病人和高脂血症患者,相比于食用葡萄糖和蔗糖,食用蜂蜜可降低其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炎症和氧化损伤的标志)水平。

Agrawal等人(2007)曾报告,糖耐量降低或轻度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口服蜂蜜耐量试验,结果显示这些人对蜂蜜有较高的耐受性,这表明蜂蜜可以作为一种对于这些代谢病症患者来说更有价值的糖替代物。

最近的一项研究更支持后者的结论,并且报道说食用天然蜂蜜的受试者相比那些食用葡萄糖或人造蜂蜜的受试者,其生理血糖反应明显降低。此外,最近的另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于人们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连续饮用30天的蜂蜜,似乎对血糖水平有略微的降低作用。

蜂蜜如何调节血糖反应

摄入蜂蜜后引起的血糖反应(正常血糖和降血糖作用)的调节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蜂蜜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抗氧化剂、铜、锌和一些未知成分;此外,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成分也在这些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蜂蜜调节血糖的潜在机制:

1)小肠中糖吸收量的略微降低是由于天然蜂蜜中糖类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导致;此外,天然蜂蜜中发酵和非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与肠腔的中间代谢调节也有关系。有争议认为,蜂蜜中的葡萄糖成分不易被肠上皮细胞吸收。此外,某些糖的存在,如帕拉金糖(6-果糖-α-葡糖苷),会干扰葡萄糖的吸收。因此,碳水化合物吸收的潜在差异,也可能导致血糖调节的差异。

2)这种调节作用也源于蜂蜜中的过氧化氢,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肠道内过氧化氢被吸收或产生的水平足以激活胰岛素受体,然而已有报道指出,过氧化氢与胰岛素的功能有明显的相似性。

3)有些从蜜蜂咽下腺中分离出的、可能具有类胰岛素活性的化合物也被添加到蜂蜜中。

4)也有人认为蜂蜜对血糖的调节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来实现的。这种血糖调节机制的基础是前列腺素E2能够抑制胰岛素的活性。另外,高水平NO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5)蜂蜜中的一些非糖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尤其是天然酚类化合物,如黄酮.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最近有报道指出,经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经E。

jambolana种子提取物直肠给药后,他们的餐后血糖反应降低,这是由于E。jambolana种子提取物具有抗糖尿病、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有趣的是,这种印度的药用植物提取物中所具有的芦丁、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等成分,也是天然蜂蜜中所具有的一些化合物。

各种用小鼠和大鼠作为实验材料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来维持血糖水平正常,这类化合物也可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特别是,白杨素和白杨素衍生物已经被证明对糖尿病小鼠有降血糖的作用.多羟基黄酮、杨梅素也能刺激大鼠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合成和葡萄糖的转运;据推测这类化合物可能会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小鼠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山奈酚也可以作用于多个分子靶点来缓解高血糖症状,包括作为过氧化酶增殖物的部分激动剂来激活受体,然而,它的衍生物山奈酚3-新橙皮糖苷被证明在小鼠的肌肉中具有类胰岛素的作用。

此外,健康的大鼠在食用葡萄糖后或患有糖尿病相关病症的大鼠,它们体内的槲皮素也会相应地提高,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注射芦丁药物的大鼠体内。

据报道,在智利的天然蜂蜜中也发现了异鼠李素-3-O-β-D-糖苷,这是一种从黄酮醇异鼠李素中分离出的化合物,它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治疗各种大鼠组织中的糖尿病并发症。蜂蜜及相关物质中发现的另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在四氧嘧啶注射的糖尿病小鼠体内具有缓解疾病引发的甲状腺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等并发症的作用。

最后,已有研究证明槲皮素可以预防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失(LDL)后又经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小鼠的血脂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两种疾病。上述证据表明,天然蜂蜜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治疗糖尿病并维持血糖和血脂正常,这主要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这种结论日益被科学界所接受,因为氧化状态的失调(如活性氧水平异常引起的失调)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及相关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活性氧的积累能够引发应激酶被不完全激活、细胞膜受损、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功能障碍,并对基因组造成一定损伤。此外,细胞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氧化修饰不充分也对胰岛素抵抗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在各种天然蜂蜜中的黄酮等酚类化合物可以在细胞水平上通过降低与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和其他相关病症相关的氧化反应来控制血糖的含量。

6),黄酮类化合物也可能直接以不同的方式抑制胰岛素效应。例如,通过直接作用于激酶蛋白。

7)最后,与上述所提到的碳水化合物相同,蜂蜜中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以直接在肠道水平上阻断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通过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的糖吸收量测量实验,发现目前的蜂房产品中的杨梅素、非瑟酮、槲皮素、及其苷类前体和异槲皮苷等化合物,都对GLUT2介导的葡萄糖和果糖运输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尽管如此,以上论述不排除蜂蜜对葡萄糖稳态失调的调节还有尚未描述到的其他机制。

蜂蜜对血脂的影响

已有研究证明了口服蜂蜜对人体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据报道,尽管单剂量的葡萄糖或人造蜂蜜(40g果糖+35g葡萄糖+250mL水)在1-3h内会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但是天然蜂蜜并不会引起血脂升高。

此外,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坚持每天食用75g蜂蜜,15天后他们的血糖、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会有所降低。用具有高抗氧化作用的蜜露蜂蜜做的实验证明,喂食蜂蜜的小鼠比喂食无糖食物的小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含蛋白质高脂肪低的脂蛋白)明显增加。

不过也有研究报道,超重或肥胖的人们食用30天的天然蜂蜜并没有明显地降低胆固醇含量。最近,一项研究对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分别做了随机实验,让他们每天食用75g蜂蜜或类似蜂蜜的糖溶液,15天后发现,食用蜂蜜和食用糖溶液的男性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即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的脂蛋白)并没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而食用糖溶液的女性LDL值有所升高,食用蜂蜜的女性LDL值没有升高。

女性在日常饮食中用蜂蜜代替糖可以明显地降低LDL-胆固醇值,这也证明食用蜂蜜有降血脂作用。尽管蜂蜜对脂质值的调节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然而,脂质平衡的内在机制跟血糖平衡的内在机制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事实上,两者也常被人们称为相互关联的“能量平衡”.因此,食用蜂蜜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与上面所提到的食用蜂蜜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在全球范围内,血脂异常有较高的发病率,这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也有密切的关系,而上述证据表明,蜂蜜可以作为患高血脂病人的营养补充剂。

(来源:蜂蜜的药用价值: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对血糖调节的影响,《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4):31-38;李雪萍,高亚曼,孔令米,张永忠)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