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表在Int J Vitam Nutr Res(国际维生素营养研究)题为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propolis or metformi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蜂胶或二甲双胍对 2 型糖尿病的抗高血糖作用)的文章深度对比了蜂胶与二甲双胍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一、核心结果:疗效对比
该研究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对象为36名从未接受过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了其他药物的干扰,纯粹地评估了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经过12周的治疗,蜂胶、二甲双胍与安慰剂在关键指标上呈现出清晰差异:
· 空腹血糖与长期血糖控制:
· 蜂胶组与二甲双胍组均表现出显著且相似的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两组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这表明,在降低基础血糖水平和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上,蜂胶展现了与标准药物二甲双胍相当的效力。
· 餐后血糖与胰岛素整体负荷:
· 在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方面,二甲双胍组显示出更强的统计效力。
· 同时,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血糖和胰岛素的曲线下面积,这意味着它能在不增加身体胰岛素总分泌量的情况下控制血糖,有效减轻了胰岛β细胞的负担。在这一方面,二甲双胍的表现更为全面。
· 胰岛素敏感性:
· 蜂胶组与二甲双胍组均能显著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即改善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这是克服2型糖尿病核心病理环节——胰岛素抵抗的关键。
· 体重变化:
· 蜂胶组观察到一个意外的优势——患者的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出现统计学上的显著下降。而二甲双胍组与安慰剂组的体重则基本保持不变。这对于合并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额外益处。
二、作用机制探讨:蜂胶的多靶点协同作用
蜂胶的降糖功效并非单一途径,而是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实现的,这与中医药杂志2025年发表的题为探索蜂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治疗潜力:一项临床前研究(Explor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propolis in managing diabetes: A preclinical study)中动物实验的发现相互印证:
1. 抑制肝糖输出:蜂胶能抑制肝脏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减少肝脏自身合成葡萄糖,从源头上控制空腹血糖。这与小鼠实验中肝脏代谢改善、糖原储备增加的结果一致。
2. 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它能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向细胞膜转移,如同为细胞“打开大门”,加速血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
3. 延缓肠道糖分吸收:通过抑制肠道中的α-淀粉酶和β-葡萄糖苷酶,蜂胶延缓了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吸收,如同一道“减速带”,有效平缓餐后血糖的峰值。
4. 抗炎与保护胰岛功能:临床前研究(小鼠实验)进一步揭示,蜂胶能抑制NF-κB炎症通路并激活AKT信号。这提示蜂胶可能通过减轻全身低度炎症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带来长远的健康益处,尽管在短期人体试验中难以直接观测。
三、综合结论与展望
1. 蜂胶是一种有效的天然辅助控糖剂: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600mg剂量的蜂胶在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展现出与标准剂量二甲双胍相近的疗效。
2. 二者各有侧重,定位可互补:
· 二甲双胍作为经典一线药物,在控制餐后血糖、优化整体胰岛素负荷方面表现更为强力且全面。
· 蜂胶的优势在于其多靶点、天然来源的特性,以及在有效控糖的同时可能伴随的体重减轻这一额外获益。
3. 临床意义:蜂胶可为新诊断、病情较轻(尤其是超重且暂不愿使用处方药)的患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初始管理或辅助干预选择。对于已服药但控制不佳或希望减少药物依赖的患者,它也可能成为有益的补充。
重要提示:本研究样本量有限,观察期为12周。蜂胶的长期疗效、最佳剂量及个体差异仍需更大规模研究确认。患者绝不可自行用蜂胶替代处方药,所有治疗方案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