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是一种粘性树脂,从一些树的芽中渗出,从其他树木的树皮渗出,主要是针叶树。蜂胶的化学成分取决于蜜蜂可接近的植物类型。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蜂胶中鉴定了大约200种不同的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丰富,包括芹菜素,山奈酚,高良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pinocembrin和pinostrobin。蜂胶的成分取决于每个地区的植物生态学,并且仍然可能受到女王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蜂胶的一般药用用途包括治疗心血管和血液系统,牙科护理,皮肤病学,免疫系统支持和改善,癌症,消化道,肝脏保护和支持等等。
抗生素
初步研究表明,局部使用时可能对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活性。蜂胶已被证明可以抵抗已经对化学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菌株。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似乎是造成重要抗生素作用的原因。蜂胶具有直接破坏细菌,病毒,真菌和青霉素抗性葡萄球菌的能力。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蜂胶可将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的有效性提高10至100倍。用作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缓解牙齿疼痛和牙龈发炎。
泡疹
疱疹,是一组引起疼痛性水疱和溃疡的病毒的名称。有两种类型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引起生殖器疱疹,而1型(HSV-1)引起唇疱疹,有时引起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影响生殖器或肛门区域。口腔疱疹导致口腔或面部周围出现唇疱疹。药物包括Famvir,Valtrex和Zovirax,是用于治疗疱疹症状的药物之一。试管研究表明它可以阻止HSV-2和HSV-1复制。使用3%蜂胶膏可以改善由2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复发性生殖器病变的愈合。在一项研究中,将90名患有复发性生殖器HSV2的男性和女性分成2组,以比较蜂胶软膏与阿昔洛韦软膏的愈合能力和安慰剂。10天后,蜂胶组中80%的患者痊愈,而阿昔洛韦组为47%,安慰剂组为40%。外用蜂胶膏比Zovirax霜产生更好的效果,Zovirax霜通常用于治疗生殖器疱疹爆发。
溃疡
在一项研究中,34名患有慢性溃疡的患者每天服用蜂胶提取物2周。结果令人印象深刻,28名患者完全改善,6名患者显着改善。在一项涉及294名患者的研究中; 发现,给予蜂胶的108例溃疡患者中有90%在2周后没有症状,而186例标准治疗患者中只有55%。
烧伤
研究表明,它可能有效治疗皮肤灼伤。由蜂胶制成的软膏与医学上规定的烧伤膏一样有效。研究发现,与磺胺嘧啶银治疗二度烧伤相当。蜂胶已被证明可以刺激不同的酶系统,细胞代谢,循环和胶原蛋白的形成,以及改善烧伤创面的愈合。
疣
常见的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局部生长。病毒导致角蛋白,一种表皮中的硬蛋白质生长得太快。通常在您的皮肤中单独或成簇发现。据国际皮肤病学杂志 2009年11月报道,科学家发现蜂胶对疣的活性很强。在为期3个月的研究中,135名患有不同类型疣的患者接受了口服蜂胶,紫锥菊或安慰剂。在用蜂胶治疗的常见疣患者中,分别在75%和73%的患者中实现了治愈。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蜂胶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常见疣免疫调节疗法。
抗炎
CAPE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具有抗过敏和抗炎特性。在文献中有关于蜂胶乙醇提取物在实验室研究中成功使用的报道。还观察到咖啡酸苯酯是强LOX抑制剂,抑制腹膜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在体外的几种模型中,蜂胶对斑块聚集和类花生酸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表明它具有强大的抗炎活性。
免疫系统
蜂胶可增强免疫系统。蜂胶有两种作用。似乎抑制细胞生长。此外,它们可以增加某些白色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的存在,增加过氧化氢的产生,而不会同时和破坏亚硝酸盐的产生,这通常发生在巨噬细胞活动中。在2007年发表在“民族药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报道了蜂胶增加了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以及抗体的产生。蜂胶辅助免疫系统的另一种方式是其增强吞噬细胞特征的能力。吞噬细胞是通过摄取有害的外来颗粒,细菌和死亡或垂死细胞来保护身体的白细胞。
癌症
由于蜂胶含有抗癌成分咖啡酸苯乙酯(CAPE)和artepillin C,两者都阻断了致癌PAK1信号通路,因此在体内探索了其对NF肿瘤的可能治疗效果。所述Artepillin C ; 已经从蜂胶中分离出来并且已经显示出对人肺癌细胞,人胃癌细胞和小鼠结肠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在200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观察到用Artepillin C口服治疗的小鼠肿瘤内新血管的出现显着减少。显示瘤内注射500mg的Artepillin C会产生细胞凋亡并增加免疫防御。超过70%的癌症依赖于PAK1,而Artepillin C似乎是PAK1的一种非常强的阻断剂。
蜂胶剂量
推荐剂量为每天一次或两次500毫克。对于疱疹:3%蜂胶膏每天4次涂在水泡上。牙齿健康; 每天一次或两次使用10毫升0.2%至10%蜂胶乙醇提取物漱口剂用于牙菌斑。
蜂胶副作用
在使用蜂胶锭剂或口服提取物后,已经发生口腔内和周围的刺激报告。在某些人中,使用蜂胶也会导致副作用,例如肿胀,液体收集,发红,灼热和发烧。极度过敏的人可能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