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蜂胶的研究(1)

第一节 蜂胶概述

蜂胶是蜜蜂的一种重要产品,树脂是制造蜂胶的主要原料。工蜂采集胶源植物的枝条、叶芽及愈伤组织等的分泌物,混合蜜蜂上颚腺和蜡腺等分泌物加工形成一种芳香黏性的固体胶状物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蜂胶。

蜜蜂采集加工蜂胶的目的是填补蜂箱裂缝、洞孔,加固蜂巢,缩小巢门,封裹拖不走的蜜蜂尸体,清洁磨光巢房内壁,保存蜂粮王浆、花粉、蜂蜜不变质、不发酵,保证蜜蜂免受各种病菌感染和抵抗各种虫害。

东方蜜蜂不具备采集利用蜂胶的生物习性,西方蜜蜂采集利用蜂胶的能力随不同品种而差异较大。在西方蜂种中,以灰色高加索蜂采集蜂胶的能力最强,意大利蜂和欧洲黑蜂次之,东北黑蜂、卡尼颚拉蜂采集蜂胶较少,中国蜂一般不采集蜂胶。实践观察证明,采蜂胶能力强的西方蜜蜂,每群蜂每年能产出蜂胶约500g,平均每群蜂每年只有100g左右。我国虽然是世界养蜂大国,但是每年产粗蜂胶也只有300吨左右,可以说蜂胶是世界一种珍贵蜂产品。

第二节 蜂胶的物理性质

1.外观 蜂胶呈不透明、不规则的团块状或碎渣状。其断面结构紧密不一,有的呈大理石花纹,有的金沙粒状。

2.颜色 蜂胶的颜色有棕黄、棕红、棕褐,或带青绿色、灰褐色,少数近似黑色。蜂胶具有光泽,质量越优光泽越明显。

3.黏性 蜂胶低于15℃时,变硬、变脆、易粉碎;在20℃以下变硬,在20~40℃有较大黏性,可塑性较大,用手搓揉能软化,甚至拉出较长的丝。在温度60~70℃时,蜂胶即能融化成黏稠糊状体,并能析出蜂蜡。

4.气味 蜂胶有一种特殊芳香气味,燃烧时出现深蓝色火焰,散发出乳香气味。其味苦涩,略带辛辣味,咀嚼时黏牙。散发芳香味越浓,质量越高。

5.比重 蜂胶的比重在1.112~1.136,通常比重在1.127为好。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为杂质含量较多,品质不纯正。

6.溶解度 蜂胶极易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2%氢氧化钠,也溶于乙醇,微溶于松节油。

第三节 蜂胶的化学成分

蜂胶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化合物,含树脂和树香复合物39%~53%,含多酚类12%~17%,含多糖类2%~3%,含蜂蜡19%~35%,含花粉杂质8%~12%。

1.黄酮类化合物 从蜂胶中已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46种之多,属于黄酮类化学成分有刺槐素、白杨素、芹菜素、蜜橘黄素、杨芽黄素等;属于黄酮醇类化学成分有良姜素、鼠李素、槲皮素、岳华素及其衍生物等;属于双氢黄酮类化学成分有乔松素、樱花素、球松素、柚皮素等;属于双氢黄酮醇化学成分有短叶松素及其衍生物。

2.脂类化含物 从蜂胶中分离出酯类化合物30多种,主要有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水杨酸甲酯、香豆酸苄酯、阿魏酸苄酯、异戊烯基阿魏酸酯、异阿魏酸肉桂酯等。

3.酸类化含物 蜂胶中含有30多种酸类化合物,主要有苯甲酸、茴香酸、水杨酸、桂皮酸、阿魏酸、咖啡酸、对香豆酸、芥子酸等。

4.酚、醛、酮、醚类化合物 蜂胶主要有苯甲醛、香草醛、原儿茶醛、松属素查耳酮、生松素查耳酮、山姜素查耳酮、丁香酚、苯乙烯醚、对甲氧苯乙烯醚等。

5.醇类化含物 蜂胶中含有10多种醇类化合物,主要有苯甲醇、桉树醇、桂皮醇、愈创木醇、甜没药萜醇、α桦木烯醇、α萜品醇等。

6.烃、烯、萜类化合物 蜂胶中含烃、烯、萜类化合物有α蒎烯、β蒎烯、异长叶烯、律草烯、石竹烯、α雪松烯、β愈创木烯、鲨烯、杜松烯等。

7.蛋白质 蜂胶中的蛋白质含有微量氨基酸,包括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胱氨酸、苏氨酸、甘氨酸、蛋氨酸等20多种。

8.维生素 蜂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H和维生素PP等。

9.微量元素 蜂胶中含有氢、氧、钾、钠、钙、镁、碳、磷、硫、硅、氯、氮12种常量元素,还有铁、铜、锌、铬、锰、硒、铅等30种微量元素。

10.多糖类 蜂胶中还测定出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7种糖以及多种酶、甾类化合物等。

第四节 蜂胶的药理作用

一、抗菌作用

蜂胶是一种天然广谱抗生素,具有多种生物效用。其乙醇提取物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阳性细菌、耐酸性细菌很敏感。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有很强杀灭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青霉素、四环素。蜂胶还能抑制灭杀结核杆菌、幽门螺杆菌、乳杆菌、真杆菌等多种致病菌的生长。

贺天笙(1980年)用蜂胶乙醇浸液进行抗菌试验,证明蜂胶对革兰阳性菌最敏感,还对革兰阴性脑膜炎球菌、不凝集孤菌和致病性嗜盐菌亦有较强抑制作用。

杨瑞瑜(1982、1983年)报道,蜂胶乙醇溶液对人畜病原微生物抑菌试验结果,证实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鸡伤寒沙门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基瓦尔金娜(1984年)等研究表明蜂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中高良姜素、松属素、乔松酮、阿魏酸及咖啡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丹毒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坏死杆菌、巴斯德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李安斯(Lies,1989年)等研究表明,蜂胶提取物对17种致病真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其中阿魏酸、咖啡酸、水杨酸、肉桂酸、香草酸等有明显抗真菌活性。

阿莫洛斯(Rojas,1990年)等通过蜂胶溶液和6种常规抗生素的药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人体分离出的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蜂胶敏感菌株占95个,对抗生素敏感株占49个。

狄莫夫(Dimov,1991年)等研究发现,蜂胶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大于革兰阴性菌。

Focht(1993年)等报道,以13%的蜂胶提取物,对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有很强的抑制杀灭作用。

Ntondo(1994年)等报道,当蜂胶提取物至2.5g/ml含量时,细菌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产生溶菌现象。

戴淳(1996年)等报道,蜂胶酊对产黑色素类杆菌群、口腔类杆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梭杆菌、乳酸杆菌和真杆菌杀灭效果显着。

杨更森(1998年)等用蜂胶与金银花、厚朴等7味中草药进行体外抑菌对比试验,结果蜂胶对龀龋菌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中草药。

梁郁强(1999年)等用蜂胶乙醇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证明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二、抗真菌作用

房柱(1975年)等报道,1%~10%蜂胶乙醇或乙醚提取液对皮肤致病真菌黄癣菌、絮状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菌、红色癣菌、大脑状癣菌、石膏状癣菌、断发癣菌和紫色癣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Cizmarik(1976年)等试验证实,蜂胶乙醇提取液对真菌最低抑菌浓度:红色癣菌0.1%~0.5%,疣状癣菌0.1%~0.25%,石膏样癣菌0.25%~1.5%,断发癣菌0.25%~0.5%,黄癣菌0.1%~0.25%,紫色癣菌0.1%~0.25%,玫瑰色癣菌0.5%~1.5%,絮状癣菌0.1%~0.5%,石膏样小孢菌0.5%~1.5%,扭曲型小孢子菌0.1%,奥杜盎小孢子菌0.1%~0.25%。

Metzner(1977年)等,测定蜂胶乙醇提取液对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白色念珠菌0.3%,新型隐球菌1.0%,石膏样小孢子菌0.157%。

李树莱(1980年)等,测定蜂胶乙醇浸液对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紫色癣菌0.02%,蛙粪霉菌0.04%,羊毛状小孢子菌、黄癣菌、新型隐球菌0.08%,石膏样癣菌、大脑状癣菌、红色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叠瓦癣菌、絮状癣菌0.157%,毛霉菌0.25%,孢子丝菌、白色念球菌0.313%,断发菌霉、重烟色曲霉、星形奴卡氏菌1.25%,裴氏着色霉菌0.625%。

Millet‐Clerc(1986、1987年)等报道,用不同产地来源的蜂胶对同一种真菌的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有相当大的差异。

杜布罗夫斯基(1991年)等研究表明,蜂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抗真菌的活性。

吴萍(1995年)用10%蜂胶乙醇浸膏与培养基混合培养真菌试验,结果表明蜂胶对细黄链霉菌、毛霉、根霉均有抑制效果。

三、抗病毒作用

蜂胶是一种天然抗病毒物质,尤其是5%蜂胶乙醇浸出液对抗病毒活性更为显着,并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

蔡夫柯森(Snevchenko,1971年)等报道,蜂胶乙醇浸出物不仅对小鼠A型流感病毒有灭活作用,而且用5%蜂胶乙醇溶液滴鼻或制成喷雾剂雾化吸入,可以预防、抑制病毒繁殖,无毒副作用。

居古(Jucu,1976年)等用小鼠做动物试验,一是经鼻接种APR8流感病毒,以1%蜂胶二甲亚砜液作腹腔注射,二是用10LD50流感病毒感染实验鼠,24小时后隔天腹腔注射蜂胶液0.2ml、0.4ml、0.5ml,腹腔注射蜂胶液组的流感鼠存活率为50%,口服蜂胶液组的流感鼠存活率为60%,而对照组流感鼠存活率为20%,证明蜂胶对病毒感染有保护和治疗效果。

克里桑(Grisan,1976年)等报道,通过细胞组织培养方法,证明5%蜂胶乙醇浸出液可抑制疱疹病毒的繁殖,显示出抗病毒活性。

MoksimovoTodorva(1985年)等用蜂胶不同溶剂的提取物进行病毒学研究,证实一些提取物对流感病毒、牛痘病毒、新城疫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Amoros(1992年)等用蜂胶浸提物和蜂胶组分进行抗病毒试验,证明蜂胶中的高良姜素,山奈酚、槲皮素等成分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泡状口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显着的抗病毒活性,蜂胶中的黄酮醇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大于黄酮类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协同抗菌作用。

立藤智基(1993年)等用巴西产的蜂胶乙醇浸提液进行抗病毒试验,证实对疱疹性口腔炎病毒(VSV)、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猴病毒40(SV40)和日本凝病毒(HVJ)有杀灭作用,尤其对HSV1的作用最显着。

Macucci(1995年)等用蜂胶乙醇浸提液进行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蜂胶对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牛痘病毒、疱疹病毒、骨髓灰质炎病毒、小泡性口腔炎病毒等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

四、抗原虫作用

斯塔尔佐克(Starzyk,1977年)等报道,蜂胶乙醇浸出液对阴道毛滴虫有显着的杀灭效果。

国内学者报道,以3~9mg/ml浓度的蜂胶乙醇提取物治疗阴道毛滴虫,用药24小时就可杀死阴道毛滴虫,还能治愈毛滴虫引起的子宫颈炎和阴道炎。

波百斯柯维克(Popeskovic,1987年)等报道,通过蜂胶乙醇浸提液对阴道毛滴虫、禽毛滴虫和小毛滴虫培养观察,试验结果证明蜂胶具有敏感的抗原虫活性。

Hollands(1988年)等按3%蜂胶乙醇浸提液治疗兔艾美尔球虫、中型艾美尔球虫和穿孔艾美尔球虫试验,结果蜂胶的抗原虫效果比药物效果好。

Torres(1990年)等取11.6g/L的蜂胶乙醇浸提液做体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对98%的兰伯氏贾第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五、促进机体免疫调节作用

基瓦尔金娜(Kaivalkina,1976年)等给家兔口服蜂胶水乳剂,不但能提高丙种球蛋白,而且25天后实验组比对照组血清丙种球蛋白的提高率更为明显。

杜尼耶文(Dunyavin,1975年)实验表明,小公牛注射副伤寒抗原时加注蜂胶提液,可有效地刺激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抗体能量,提高吞噬细胞效应。

沈志强(1987年)等研制成禽霍乱蜂胶菌苗,结果7天就产生极强免疫效果,近期保护率达100%。

Scheller(1988年)等研究证明,蜂胶乙醇提取液对动物脾脏指数和脾脏细胞的溶血斑细胞数量形成有明显增高,起到B淋巴细胞增强的功能。

狄莫夫(Dimov,1991年)等通过蜂胶乙醇提取液注射已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大鼠试验,结果表明大鼠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显着延长了大鼠的存活率。

新井成之(1994年)等报道,在蜂胶浓度为0.03~1.0mg/ml时,小鼠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细胞黏滞、原生质延伸、巨噬细胞能动性、吞噬作用都得到显着改善。

Reniga(1996年)等报道,老年病者口服蜂胶提取物,可以明显提高体内抗体的合成和免疫细胞的吞噬率。

陈尚发(1997年)报道,蜂胶水溶液按每日每千克体重0.5ml、5ml、15ml给小鼠灌胃1个月,显示蜂胶水溶液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于晓红(2001年)进行氢化考的松促进小鼠免疫功能低下试验,结果表明蜂胶乙醇提取液能改善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溶血素的含量,增强抗体作用。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