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殊菌和枯草杆菌等几种常见菌为试验菌株,采用琼脂打
孔扩散法研究了蜂胶、蜂蜜、蜂王浆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蜂胶对以上四种菌均有明显的抑茵作用。蜂王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茵有抑菌作用;蜂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茵有抑菌作用。
关键词:蜂胶;蜂蜜;蜂王浆;抑菌
作者:俞利平 徐小冬(杭州师范大学动物中心,杭州310018)
蜂胶、蜂蜜、蜂王浆是三种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已被卫生部定为免疫调节、保护肝脏、调节血脂之功能食品[1-6]。文献中对于蜂产品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较多,对于蜂产品抑菌效果的研究较少。本实验旨在比较蜂胶、蜂蜜、蜂王浆的抑菌作用,为今后蜂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蜂胶提取物、蜂王浆冻干粉、蜂蜜均购自蜂产品专卖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由杭州师范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营养琼脂粉购自微生物制品研究所,无水乙醇为分析纯,YXQ-280SD型高压蒸汽灭菌器,GZX-9070MBE型鼓风干燥箱;SWG-2FD型洁净工作台;SHP-250型生化培养箱。
1.2实验方法
1.2.1药物的制备 精确称取蜂胶、蜂王浆1.0克加入80%的乙醇5mL,55℃水浴全部溶解后倍比稀释至1:40的浓度。蜂蜜1mL加入80%的乙醇4mL倍比稀释至1:40的浓度。冰箱保存备用。
1.2.2菌种的活化 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杆菌等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35℃18小时活化备用。
1.2.3培养基 临用按比幅己制,121℃高压20min备用。
1.2.4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7]上述4种菌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亿/mL的菌液,分别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注入直径9cm的无菌平皿中然后注入45℃~50~C左右的灭菌营养琼脂20mL,立即充分旋转混匀,待琼脂凝固后,用外径为6mm的打孔器在培养基上打孔,再用灭菌滴管吸取融化的琼脂液,每孔滴入1~2滴,作补孔用,以免底部漏液。用微量加样器各加入50uL药液,以80%乙醇同时作空白对照,置35℃温箱培养16~18h,每种细菌作3个平行样本,以3次平均值为抑菌圈直径。(所有操作均在洁净工作台上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蜂产品对四种常见菌的抑菌效果见表1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蜂胶的抑菌效果明显,在浓度为0.025g/mL时,对4种细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达100%;蜂蜜在浓度为0.1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抑菌效果明显减弱;蜂王浆只对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且效果弱于前两者,当浓度为0.05g/mL时无抑菌效果。
3讨论
综合上述结果,蜂胶对G+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蜂王浆只有在高浓度的时候对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效果,这与刘克武等[8]报道的结果有差异。分析结果可能是由于新鲜蜂王浆中含有的某种抗菌成分在加工成蜂王浆冻干粉的过程中遭到破坏,或者是因为蜂王浆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起氧化、水解作用,对其醛基、酮基起还原作用,导致了抑菌效果不理想。蜂蜜对于除枯草杆菌外其他三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与郭芳彬[9]的结果一致。
蜂胶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萜类、芳香酸、氨基酸等药理活性成分[10],蜂胶的抑菌活性主要来源于其中的黄酮、芳香酸及其脂类化合物。蜂蜜味甘,性平,无毒……止痛解毒,除百病……治口疮,明耳目……等[11],蜂蜜的抑菌机理主要是蜂蜜的渗透作用,蜂蜜的酸性反应,蜂蜜本身的抗菌因素和蜜源植物的抗菌因素。蜂王浆中的王浆酸具有抗菌活性,除王浆酸外,蜂王浆中是否还有其他抑菌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蜂胶、蜂蜜、蜂王浆对各种实验菌的抑菌结果表明,它们不但可以作为天然的药品、保健品,还可作为抗菌新药源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陵关庭.保健食品原料手册,[M]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78
[2]倪辉,吉挺,杨远帆.蜂王浆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蜜蜂杂志,2003(2):9~101
[3]朱威,胡福良.蜂蜜抗菌特性在医药上的应用[J]蜜蜂杂志,2003(8):23~241
[4]胡福良,玄红专.蜂胶的生物学活性及毒性和过敏反应[J]科技通报,2003,19f212:166~169
[5]茹清静.蜂王浆活性成分与护肝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f61:381~383
[6]玄红专,桑青,沈保涛.蜂花粉、蜂胶、蜂王浆、蜂蜜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70~87
[7]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549—554.
[8]刘克武,杨守忠,葛绍荣,等.蜂王浆的抗菌活性研究[J]蜜蜂杂志2001(2):5-6
[9]郭芳彬.蜂蜜的抗菌药理研究,养蜂科技[J12002(6):22—24
[10]郭伽,周立东.蜂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中国养蜂[J]200051(2)17~20
[11]李时珍.本草纲目.[M]:第16卷味部杂类[c].俞炽阳,倪泰一,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