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述了蜂胶的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突变以及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并说明了蜂胶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展望了蜂胶在抗糖尿病、抗肿瘤等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蜂胶;生物学活性;抗肿瘤;抗糖尿病;标准化蜂胶是一味动、植物双性的药品,芳香、味甘、性平,已载于《中华本草》第九卷。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真菌、排除毒素、增强免疫、软化血管、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肿瘤、抗细胞毒素、局部麻醉、促进组织再生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1、蜂胶的生物学活性
1.1蜂胶的抗氧化作用
蜂胶对机体的诸多保护功效和蜂胶的抗氧化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机体在氧化反应中部分氧产生过氧化氢、超氧化阴离子和自由基经基等活性氧及自由基。随着年龄的增长,氧化反应的产物活性氧和自由基便逐渐积蓄在机体组织内,引起人体的老化。活性氧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生成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白内障的物质之一。紫外线引起的皮肤老化、药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病等也都与活性氧和自由基有关。
Krol等(1990)指出,体外实验证明蜂胶乙醇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与超氧阴离子反应,阻止自由基反应的引发,或与铁离子螯合阻止羧基自由基的生成,或与脂质过氧化基反应阻止脂质过氧化过程[1]。Scheller等(1990)利用电子顺磁共振的方法研究蜂胶乙醇提取液对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2,2-二苯基-1-苦肼基游离基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Lin(1999)等研究了蜂胶乙醇提取液对酒精慢性中毒引起的谷肮甘肽和微粒体酶的影响。发现剂量为每kg体重30mg时,可以明显抑制细胞色素P-450,还原型辅酶Ⅱ代谢依赖的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谷胱甘肽和经基苯胺的产生,阻止脂质氧化过程[3]。Rapta等(1995)发现蜂胶醇提液中黄酮类和咖啡酸酪类的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并且采用测定氧化还原电势的方法分析出抗氧化、清除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的是高良姜素和白杨素N。Kimoto(1999)等发现蜂胶提取物中的ArtepillinC可以明显降低三醋酸腈铁盐氧化引起的“肾损伤,阻止肾脏和肺脏病变的发生。曹伟等(2001)以抑制非细胞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经基自由基为方法研究蜂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蜂胶能有效地清除机体外产生的氧离子(O)和氢氧(OH)自由基,并呈现量效关系。
Hilmi等(1999)研究蜂胶对硒诱导型白内障模型的影响,主要是利用蜂胶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蜂胶、环氟拉嗪、砾精和维生素C抑制硒诱导型白内障生成率分别为70%,60%,58.4%和40%,而白果制品Egb761对白内障的形成几乎无效果。说明蜂胶的抗氧化作用不仅仅来源于黄酮类化合物,其他成分在抗氧化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7]。Sudina(1993)等指出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之一,能够在微摩尔的浓度范围内抑制5-脂加氧酶催化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的氧化过程。在10umol/L浓度的时候,可以完全阻断人的噬中性粒细胞反应性氧化物的产生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Moon等(2001)指出高良姜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黄酮醇类,在蜂胶中的含量很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抑制化学药物的生殖毒性作用,是一种值得考虑的作为化疗预防导致生殖毒性的对抗物质间。Atilla等认为O2负离子或氢氧根自由基在外伤或多次灌注所致局部缺血引起的脊髓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通过大白兔大动脉堵塞并多次灌流的实验方法来研究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酪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咖啡酸苯乙酯组剂量为10umol/kg,阳性对照用30mg/kg的甲基强的松龙。指出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明显降低组织中MDA的含量(MDA的含量比甲基强的松龙低),对脊髓神经元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脊髓神经元损伤的程度[10]。ArjunH.Banskota等(2000)研究巴西、秘鲁、荷兰和中国等多种蜂胶的细胞毒性、保肝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巴西蜂胶和中国蜂胶水提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比醇提物强,而秘鲁和荷兰蜂胶的醇提物表现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比水提物好。所有蜂胶的醇提物对鼠26-L5结肠癌和人HT-1080纤维肉瘤的细胞毒性均比水提物强。
1.2蜂胶的免疫调节作用
蜂胶作为兽医上疫苗的免疫佐剂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从单纯的禽新城疫苗发展到各式各样的二联苗、三联苗。蜂胶本身并不具有抗原特性,但能够使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DimovV等研究了蜂胶水溶性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效果。
IvanovskaN等(1992—1995)对蜂胶的机体体内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苯乙烯酸和咖啡酸对红血球溶解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无论对机体损伤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还是本身原有的免疫功能缺乏都有很好的效果;对革蓝氏阴性菌感染的免疫调节主要是通过提高巨嗜细胞活力,增强其吞噬功能。尤其是蜂胶的水相提取液更能够充分发挥蜂胶的免疫调节功能。
Krol等(1996)认为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抑制有丝分裂、抗癌变、抗炎及调节免疫的作用,其表现出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是依靠抑制细胞膜释放花生四烯酸和抑制环加氧酶的活性。
刘家同等(1998)研究淫羊藿—蜂胶佐剂对小白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淫羊藿—蜂胶佐剂不仅能够极显著提高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而且能够对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环磷酰胺抑制小鼠NK细胞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李淑华等(2001)研究蜂胶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蜂胶乙醇提取液能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增加T细胞总数并调整T细胞亚群紊乱,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免疫刺激和免疫调节作用。于晓红等(2001)指出蜂胶能够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功能,提高溶血素含量,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说明蜂胶有促进和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和增加机体谷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3蜂胶的抗突变、抗病毒抑制肿瘤作用
蜂胶中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最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皂草黄素、桑黄素、儿茶精等。木樨草素、菲瑟酮具有抗细胞增生作用,福桔黄素和蜜桔黄素在2~8mg/L的质量浓度下能够抑制人扁平细胞癌细胞系的增生。咖啡因酸苯-2-酪和萜烯类化合物可以使癌细胞停留在DNA合成阶段,改变细胞的无休止生长性状。槲皮酮可触发癌细胞凋亡,使癌细胞破裂死亡。类黄酮把未分化的恶性细胞转变成分化的成熟细胞。咖啡酸苯乙酯可以杀死或抑制变形细胞的DNA的合成或生长,和酶酚酸(MPA)合用具有很强的抗细胞增生作用。Mitamura等(1996)通过实验发现,蜂胶甲醇提取液中的三色蓟二萜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抑制小鼠化学诱发型皮肤癌。一是可以从DNA的合成开始部位抑制合成,二是在补救代谢途径中减少DNA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Kimoto等(1998)指出蜂胶提取液中的3,5-二异戊烯-4-苯丙烯酸对人和鼠类的恶性肿瘤细胞起到细胞毒素的作用,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最后导致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发现,ArtepillinC对实体瘤和白血病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裸小鼠的体内实验验证该物质可以使有丝分裂终止,使移植性肿瘤萎缩。
Kawabe等(2000)报道,与从巴西蜂胶的水和乙醇提取物相比,乌拉圭蜂胶的乙醇提取物是乳腺癌的一种抑制剂。Arjun等(2002)研究荷兰蜂胶的抗细胞增生活性及作用机制,发现蜂胶醇提物抗鼠26-L5结肠癌的EC50是3.5mg/L,并从醇提物中分离出具有抗细胞增生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4种,苯乙烯酸衍生物7种和2种新的甘油衍生物,并指出苯乙烯咖啡酸类的抗氧化活性在蜂胶的抗细胞增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韩连堂等(2001)应用比试验的方法来探讨蜂胶对环磷酰胺等强诱变剂诱发基因突变的抑制作用,诱变剂分别是环磷酰胺(CP)、叠氮钠(NaN3)、正定霉素(DNR)、2-氨基芴(2-AF)。结果,蜂胶对CP等4种诱变剂诱发的突变均产生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在1mg/皿的蜂胶表现出强度抑制,对2-AF、NaN3、CP等3种诱变剂的抑制率分别为80.9%,79.7%,98.7%。蜂胶本身无诱变活性。抗突变活性的作用机制有4个方面:一是α-案黄酮抑制MFO的混合氧化作用,阻断诱变剂的活化过程,减少其活性产物与DNA的共价结合;二是激活SOD,GSH的活性,与诱变剂代谢产生的亲电子化合物发生竞争性结合,从而抑制活性物与DNA分子的共价结合;同时也可催化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歧化反应,抑制有关突变基因的激活与表达;三是抑制膜脂质过氧化,提高细胞的微生态屏障功能;四是诱导其他酶系统,诱导DNA聚合酶的合成,促进DNA损伤的无误修复。天马蜂,加我们的微信一起学养蜂。
Varanda(1999)发现蜂胶提取物和蜂毒可以抑制黄曲霉B1,柔红霉素和3,4-苯丙芘的致突变活性。
引自《蜜蜂杂志》2004(2)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