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是蜜蜂从植物嫩芽、树皮与树干裂缝处采集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经咀嚼加工而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物。它被蜜蜂用于修补蜂巢中的孔隙及包埋食物等,并且在蜂群的整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蜂胶的成分复杂,由50%~55%的树脂、30%~40%的蜂蜡、10%的挥发油和芳香油、以及5%~10%的花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组成。从生物学活性成分分析发现,蜂胶中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有植物源的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酚酸及其酯类等,有动物源的腺体分泌物质,如来自于蜜蜂自身的上颚腺、唾液腺分泌物等。因此,蜜蜂品种的不同及蜜蜂采集胶源植物的不同,均会对其生物学活性成分的组成及生物学活性造成大的影响。
蜂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证实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症、调节代谢等作用。因此,蜂胶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在欧洲、南美洲及我国等都在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蜂胶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逐渐将蜂胶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更为精准的关联,逐步确定了在一些肿瘤及炎症治疗中蜂胶与疾病的谱效及量效关系。因此确定蜂胶的来源及化学组成非常重要。
益生元是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的物质。目前发现一些植物次生代谢物与肠道微生物间存在相互作用,是益生元的潜在候选物质。对姜黄素等的研究显示,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可选择性的刺激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而肠道中的益生菌可进一步分解这些物质来调节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中国杨树属蜂胶富含多酚、黄酮类化合物,蜂胶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本文研究了微囊化的杨树属蜂胶醇提物的体外益生特性。
方法:利用微胶囊法制备蜂胶,通过2株双歧杆菌属,2株乳杆菌属,1株片球菌属和1株埃希氏菌属的体外静态发酵评估蜂胶提取物促进益生菌生长及抑制有害菌生长的潜力。结果:蜂胶提取物可不同程度改善乳杆菌、双歧杆菌菌株和片球菌菌株的生长,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并增加短链脂肪酸的生成。
结论:蜂胶可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可考虑作为益生元应用于功能食品。
肠道菌群定值在人体胃、肠道中,菌群种类及数量庞大,估计其数量值在人体体细胞总量的10倍以上。肠道细菌作为机体的共生生物,它们与宿主相互依存,共同进化,在维持机体免疫和代谢稳态以及抵御病原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中一些厌氧微生物发酵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后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SCFAs可以降低结肠内p H值,从而提高其酸性环境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同时,SCFAs在外周免疫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通过炎症途径影响宿主的代谢。其作用机理可能是SCFAs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来抑制IL-6、IL-8、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从分布上来看,SCFAs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和己酸等,其中乙酸、丙酸、丁酸占比最高,达到总SCFAs的90%以上。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蜂胶能够有效地缓解及控制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并且与缓解氧化应激状态及炎症反应有关,但蜂胶对代谢性疾病的确切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而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度等是代谢性疾病发病的基础因素。相较于体细胞,肠道菌群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膳食因素。因此,肠道菌群可能是蜂胶防治代谢性疾病的作用新靶点。
本研究通过体外静态培养五株益生菌及一株条件致病菌分析蜂胶提取物的益生作用。将蜂胶醇提物(EEP)用βCD微囊化后制备MC-EEP,使其具有更好的溶解性。通过对EEP和MC-EEP中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分析表明在培养液中,MC-EEP中的有效成分溶出率高于EEP,可用于评估蜂胶的体外培养益生作用。
研究了剥夺碳源的空白组、作为MC-EEP壁材的βCD组及MC-EEP组对卫健委颁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及《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五株益生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增殖效果,结果表明,蜂胶提取物表现出益生元效果,即能够协同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且对大肠埃希氏菌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MC-EEP的作用能使菌体产酸,降低培养液的p H值,并能够促进益生菌代谢产生一定量的SUFA。
综上,MC-EEP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具有双重的益生功能,接下来应进一步从体内实验入手,为蜂胶作为益生元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来源:蜜蜂杂志. 2023,43(08) ,蜂胶提取物的体外益生特性研究,李雅晶,周兵,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