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近年研究证实其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屏障功能、促进代谢产物生成等途径改善肠道健康,尤其在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中表现出显著潜力。以下是核心研究进展的总结:
一、蜂胶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
- 增加有益菌丰度
- 蜂胶中的多酚类成分(如黄酮类、酚酸类)可促进抗肥胖和抗炎相关菌群的增殖,如 Roseburia、Parabacteroides 属(如 P. goldsteinii 和 P. distasonis),同时抑制促炎菌(如 Bacteroides vulgatus)的生长。
- 实验显示,补充蜂胶后,小鼠肠道菌群中短链脂肪酸(SCFA)产生菌(如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显著富集,SCFA 可降低肠道氧化应激并增强屏障功能。
- 抑制致病菌与炎症
- 蜂胶对 幽门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致病菌具有直接抗菌活性,同时通过降低促炎因子(如 IL-6、TNF-α)表达,减轻肠道炎症。
- 在结肠炎模型中,蜂胶通过减少肠道氧化应激(降低 MDA 水平,提高 SOD 活性)和修复黏膜损伤,改善炎症性肠病症状。
- 调节代谢功能
- 蜂胶通过重塑菌群代谢途径(如增强谷胱甘肽合成、抑制糖酵解),降低肠道氧化还原电位,加速抗生素诱导菌群紊乱后的生态恢复。
二、对代谢性疾病的改善作用
-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 高脂饮食小鼠补充蜂胶后,肠道菌群结构接近正常组,体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机制与菌群驱动的脂质代谢改善(减少甘油酯积累)相关。
- 临床前研究表明,蜂胶通过增加 Akkermansia 等有益菌丰度,缓解 2 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 骨质疏松症
- 口服蜂胶纳米乳液可调节肠道菌群(如减少 Streptococcus),增加代谢物精氨酸,平衡骨重塑过程,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促进成骨。
三、应用潜力与研究方向
- 制剂优化
- 蜂胶的生物利用度可通过纳米乳剂(PNEs)提升,增强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靶向调节菌群。
- 临床转化
- 现有研究多为动物实验,未来需验证蜂胶在人体中对菌群-代谢轴的作用,并探索标准化剂量(目前推荐 400-1000 mg/天)。
- 联合治疗
- 蜂胶与益生元、膳食纤维联用可能加速肠道菌群重建,如研究显示果胶联合蜂胶可更快恢复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
四、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
- 蜂胶调节菌群的效果可能因菌群初始状态(如健康 vs 疾病)和多酚成分差异(如中国蜂胶 vs 巴西蜂胶)而不同。
- 安全性
- 长期高剂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孕妇及免疫缺陷人群需慎用。
总结
蜂胶通过多靶点调控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领域展现治疗潜力。其天然来源和低副作用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膳食补充剂,但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明确最佳应用方案。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