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是工蜂采集的植物树脂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固体胶状物。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蜂胶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保护肝脏、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等诸多生物学功能。其中,蜂胶的降脂作用是蜂产品保健功能研究热点之一。然而,蜂胶对降脂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综述了不同地域蜂胶及其加工产品的降脂作用、功效成分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蜂胶的保健功能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蜂胶产品提供参考。
1.1不同地域蜂胶的降脂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和植物来源的多样性,不同地域蜂胶的生物活性有所差异,但均有显著的降脂作用。Wang等人比较研究了中国蜂胶和巴西蜂胶的生物活性成分差异,表明咖啡酸苯乙酯和阿替比林C分别是中国蜂胶和巴西蜂胶的主要多酚化合物。Tang等人研究了中国蜂胶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发现中国蜂胶能显著改善II型糖尿病大鼠血液和组织的相关指标,如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促炎细胞因子(TNF—Ot、IL-lB和IL一6)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SREBP—l和Fas)的表达。
1.2蜂胶加工产品的降脂作用
研究人员在蜂胶降脂作用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更加安全、方便、具有降脂作用的蜂胶加工产品。其中蜂胶软胶囊由于其方便携带、保存期长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蜂产品乃至天然产物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孙明等人在人体试验中研究发现,蜂胶银杏提取物具有降低高血脂患者血脂的功能。
2蜂胶降脂作用的功效成分
目前已在蜂胶中鉴定出约300种化合物,包括多酚类、苯丙醇类、萜烯类、二苯乙烯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及其衍生物等。蜂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和酚酸类。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山奈酚和槲皮素等黄酮醇类,儿茶素等黄烷酮类,甘草素等异黄酮类和查尔酮类等化合物。蜂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包括: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对羟基苯甲酸类衍生物,咖啡酸、对香豆酸等对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其中咖啡酸苯乙酯和阿替匹林C是蜂胶的标志性成分。
Takanori等人研究了巴西蜂胶主要成分阿替匹林C能够显著抑制TNF一仅介导的脂联素在脂肪细胞中的下调。Seung等人研究了蜂胶对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老鼠的抗肥胖作用及其机制,发现咖啡酸苯乙酯在有丝分裂克隆扩张阶段抑制脂肪生成。
3蜂胶降脂作用的分子机制
3.1蜂胶降低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激活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被认为是全身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发生炎症时,肿瘤坏死因子一Ot(TNF—Ot)诱导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并发生氧化应激级联反应。蜂胶能够通过降低NFKB的激活改善脂代谢。Rosangela等人探讨了蜂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及炎症通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蜂胶通过减少NFKB的核易位和COX2表达部分恢复胰岛素信号来抑制分子炎症信号通路”。
3.2蜂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Y(PPARs)转录因子
PPAR^y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调节参与细胞脂质稳态、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功能等许多基因的转录。PPAR叫控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调节脂质代谢。Akio等人研究蜂胶了乙醇提取物对脂肪生成的影响及其抗肥胖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蜂胶能诱导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增强PPAR转录活性和脂联素启动子活性。
3.3蜂胶调节肠道微生物群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特别是高脂及肥胖的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Aline等人研究了蜂胶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增加了Firmicutes菌群和炎症生物标志物,而补充蜂胶5周能够使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接近正常。Wang等人也表明调节蜂胶能够调节西方饮食大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这可能是由于蜂胶通过激活AMPK和ERK信号,从而增强肠屏障功能。
4结论与展望
本文综述了不同地域蜂胶及其加工产品的降脂作用、功效成分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蜂胶的保健功能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蜂胶产品提供参考。
然而,目前蜂胶降脂作用研究存在如下问题:(1)降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多建立在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基础之上,系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2)降脂作用大多以模式动物为试验对象,缺乏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数据。针对以上两点问题,亟需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手段系统研究蜂胶降脂作用的药效基础,并加大其在人体试验中的研究力度。
(来源:蜂胶的降脂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蜂业》2019年第8期|孙小玲,曹炜,于荣贤,刘兵,王祖忠,余玉芳)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