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世界由蜂王、工蜂(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的雌性蜂)和雄蜂这三种蜜蜂所组成,蜂胶是由工蜂采集树木(主要是杨树、松树、槐树、桦树和柳树等)的嫩芽或破皮处分泌出的含树脂、挥发油等的一种固体粘液,经过蜜蜂反复咀嚼加工,与其本身上颚腺和舌腺等腺体分泌物加工混合而成的一种物质。
蜂胶(propol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由pro(在前)和polis(城市)二个词组成,意思是用蜂胶缩小蜜蜂蜂巢这座城市的城门,在城市的前方保卫城市。
蜜蜂采集蜂胶是为了维持其居住环境(蜂巢)和自身的健康。在狭小的蜂巢内,生活着几万只蜜蜂,非常拥挤。蜂巢既是蜜蜂繁殖的“产房”,又是蜜蜂生活的居室,同时还是各种蜜蜂产品(蜂蜜、花粉和蜂皇浆等)的仓库。蜂巢中不见阳光,通常温度都在34℃,湿度在60%左右。这种生存条件,对人类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合适的温度、湿度,大量营养丰富的蜂蜜、蜂花粉、蜂皇浆等营养品,无疑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生长的温床。但是,奇怪的是,蜂巢内清洁得令人难以置信,几乎可以达到无菌的状态。这种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呢?答案就是蜜蜂成功地发现和利用了蜂胶。蜜蜂通常将蜂胶涂抹在蜂巢的周围和巢壁等地方,是蜜蜂本能地为了祛除病菌和虫害,保护群居生活生息繁衍的一种天然物质。
20世纪50年代以来,蜂胶的研究应用逐渐引起中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随着对蜂胶研究的不断深入,蜂胶具有的抗菌消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软化血管、净化血液、调节血脂、调节血糖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不断得到证实。
1996年有关蜂胶研究课题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卫生部正式将蜂胶列人保健食品原料名单。2005年蜂胶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使其成为一味法定中药。
对蜂胶的研究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在动物实验方面,南京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冠心病科研组和连云港蜂疗研究室(见:《蜂胶药理作用研究》第42页,胡福良著,2005年)协作,在家兔身上,以安妥明为阳性药物对照,观察蜂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预防作用,研究发现,蜂胶具有对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预防肝内脂质堆积的作用,而且有明显的预防主动脉内胶原纤维增加的作用。胶原纤维不仅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而且肝硬化、肠粘连、疤痕等结缔组织疾病均有此病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吴粹文和张复兴(见:《蜂胶药理作用研究》第42页,胡福良著,2005年)报道蜂胶具有调节血脂,对抗血脂升高的作用,蜂胶组和对照组相比,蜂胶具有明显的抗血脂升高作用,实验结果如下:甘油三酯(对照组1.74mmol/L,蜂胶组1.28mmol/L),胆固醇(对照组2.38mmol/L,蜂胶组1.73mmol/L),二者对比差别极其明显;蜂胶的降血脂作用同样极其明显,且得到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反复验证,实验结果如下:甘油三酯(对照组1.95mmol/L,蜂胶组1.43mmol/L),胆固醇(对照组2.03mmol/L,蜂胶组1.44mmo/L),蜂胶还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对照组0.27mmol/L,蜂胶组0.53mmol/L)。正常血脂水平情况下的对抗血脂升高作用和血脂异常升高情况下的降低血脂作用,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意义重大,特别是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可软化血管,增强毛细血管壁弹性,清除血管内壁沉积物,清理血液,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浙江大学玄红专(见:《蜂胶药理作用研究》第42~43页,第111~130页,胡福良著,2005年)在限饲和不限饲两种试验条件下观察蜂胶对糖尿病大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通过肾脏切片观察了蜂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通过代谢试验观察了蜂胶对糖尿病大鼠采食量、饮水量、排尿量和体重的影响;通过餐后血糖试验,观察了蜂胶对正常大鼠餐后血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蜂胶能降低糖尿病大鼠体内血糖水平,但对正常大鼠餐后血糖影响不显著,说明蜂胶可能不是通过直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而起作用,而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实现降低血糖的作用。蜂胶能调节糖尿病大鼠体内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能调节糖尿病大鼠体内蛋白质代谢,升高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水平,降低蛋白质的消耗;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浙江大学胡福良(见:《蜂胶药理作用研究》第43页,第146~163页,胡福良著,2005年)观察了蜂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液和肝脏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胶能有效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GPT的升高,并能有效抑制肝脏组织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升高。表明蜂胶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并具有一定的抗肝脏病变和抗氧化作用。
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史满田和何好(见:《中国养蜂》1998年第49卷第5期第33页)报道了30例高血粘度患者服用蜂胶后血粘度、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E-SOD)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LOP)的变化情况,血粘度由治疗前的7.95下降到治疗后的6.53(正常值为5.60~7.46),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E-SOD)由治疗前的2008.49升高到治疗后的2099.46,与治疗前相比活性极其显著提高,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LOP)由治疗前的30.69下降到治疗后的28.43与治疗前相比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蜂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液粘度作用,以及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降低过氧化脂质(LOP)的作用。血液粘度降低对预防血管硬化、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有积极作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升高可抗氧化,有效清除自由基,而过氧化脂质(LOP)的降低可减少脂质过氧化和脂褐素(老年斑)的生成,在抗衰老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北京市第六医院和北京二龙路医院高海琳和闫重梅(见:《北京医学》2000年第22卷第2期第115页)报道了53例高血脂和高血糖病人服用蜂胶后血液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甘油三酯(治疗前2.6mmol/L,治疗后1.8mmol/L)、胆固醇(治疗前5.4mmol/L,治疗后4.8mmol/L)、空腹血糖(治疗前11.4mmol/L,治疗后7.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16.0mmol/L,治疗后10.3mmo/L)、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8.3%,治疗后6.4%)、血清胰岛素水平(治疗前15.0mU/L,治疗后17.0mU/L)较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特别是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说明蜂胶具有直接或间接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或使病损的胰岛β细胞得以修复。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蜂大国,蜂产品的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人们对蜂产品知识了解甚少,导致80%以上的蜂产品都以原料形式被外商买走。仅日本一个国家的蜂产品消费量就远远超过中国,为什么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每天都在关注着我国的蜂业行情,收购我们的蜂产品原料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深知其中的价值。
有消费者担心长期服用蜂胶会产生毒副反应,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各国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蜂胶提取物安全无毒,没有致畸、致突变现象。但是,在我们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极少数人对蜂胶过敏,过敏率约为0.3%0。过敏的症状各不相同,一般是局部发痒、灼痛,出现湿疹样皮疹等,停用后症状自行消失。有些人对蜂胶的过敏有一定的潜伏期,有的使用后5~7天出现过敏,有的甚至一个月左右出现过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严重的过敏患者的报道。出现过敏时,停止使用蜂胶,症状会自行消失。
蜂胶的保健,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服用量的多少和服用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药品和保健食品都是如此。如果服用量不够,或服用的时间不够,都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个体体质和疾病的轻重程度不同,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蜂胶日常保健用量为“蜂胶黄酮"80~120毫克/天,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和辅助治疗用量为“蜂胶黄酮”150~300毫克/天,分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服用。消费者可根据个人的服用目的和体质特点,适当增减用量,并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食用方法和用量。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