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产品饮食文化史(下)

二、蜂花粉食品

蜂花粉是蜜蜂从种子植物上采集花粉后加入一些花蜜和唾液形成的花粉团。

蜂花粉中蛋白质和糖含量占50%以上,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等,这些人体和蜜蜂必需的氨基酸,在蜂花粉中含量约为牛肉、鸡蛋的5倍。蜂花粉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极易为人体吸收,蜂花粉所含的脂质中,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含量也很高。蜂花粉中所含的维生素B、C、D、E及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非常丰富。

花粉蜂蜜浆是古代的传统食品,即每10kg峰蜜中加1kg花粉,先将蜂蜜在砂锅中炼沸,候滴水不散,将花粉加入即成。

花粉作糕饼曾是古代的高级食品,唐代女皇武则天令宫女用花粉和米捣碎,蒸制成糕,称“花粉糕,”

元代蒙族营养学家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要“松黄汤“和“蒲黄瓜薤”,是加入花粉制作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和《随息居饮食谱》中松花糕做法是:待白砂糖加水熬炼好时,加入松花粉。

清代潘崇陛的《燕京岁时记》中用花粉做糕饼的有六种。

最近几年,中国研制出许多峰花粉系列保健食品,如花粉品、花粉精、精制天然花粉胶囊、花粉乳儿奶糕、人参花粉晶、花粉八珍饼干、花粉五加冲剂、花粉巧克力、花粉夹心糖、花粉奶糖、花粉桂花汽水、花粉鲜桔汁、花粉奶乐、三宝力等。

三、蜜蜂幼虫食品

蜂幼虫主要指蜂王幼虫和雄蜂幼虫。蜂王幼虫的成分与蜂王浆接近,虫体越新鲜,活性度就越高,食疗效果也就越好。蜂王幼虫所含的蛋白质高于蜂王浆,是花粉、牛肉的二倍以上,含氨基酸是花粉的二倍以上,是牛肉、鸡蛋的三倍以上,是牛乳的十倍以上。雄蜂幼虫的营养成份虽低于蜂王幼虫,但却高于蜂王浆,而含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是蜂王浆的二倍、花粉的四倍以上。古代文献中把蜜蜂的卵、幼虫、蛹统称为蜂子或蜂胎,成虫称为蜜蜂。现在称蜂王幼虫为蜂王胎、蜂皇胎。

《尔雅)(公元前5-前2世纪)记载:“*土'今江东呼大,在地中作房者为土,喷其子,即马蜂(郭璞注)。‘木"似土而小,在树上作房,江东亦呼为木迷,又食其子。”

最早记载蜜蜂的幼虫作为宫廷笼席的珍品,始于《礼记·内则》:“爵鹦菜"整即指蜂的幼虫。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基出土的公元前三世纪末手写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蜂胎治病的配方。

蜂子一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上经)(公元前一或二世纪):“蜂子,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赢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公元494年)记载:“蜂子酒渍傅面令人悦白。”陶弘景《名医别录)(502)记载:(蜂子)“主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

在春秋、战国时期,蜂子是帝王的食品,到了唐朝已成为民间馈赠或出售的一种土特产品。唐末文州司马刘峋撰写的地理游记(岭表录异)(877)中记载较详:“曾游宜(安徽宜城)歙(安徽县)间,见彼中人好食蜂儿,状如蚕蛹而莹白。大蜂结房于山林间,大如巨钟,其中不知几百层。村人采时须以草衣蔽身,以捍毒整。复以烟火逼散蜂母,然后攀缘崖树断其根,一房有蜂儿五斗或一石者,三分中一翅足具矣。其余三分中二,没有长成翅足的,即人盐酪炒之,曝干,以小纸囊贮之,寄人京洛以为方物。“这段文字将当时宜州、歙州一带捕猎和加工、食用蜜蜂幼虫、蛹的方法作了具体生动描述。

北宋政和年间(111~1117),召集全国名医,收集民间经验良方,选辑“内府"所藏秘方,汇编成的《圣济总录》中记载:蜂子兼用多种虫类药配方,治疗大疯疬疾须眉坠落,皮肉已烂成疮者(晚期麻疯病人)。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蜂子,头足未成白蛹也,古人凯品自古食之。其蜂有三种,一种在林中或土穴中作房,为野蜂;一种人家以器收养者为家蜂,并小而微黄,蜜皆浓美;一种在高山作房,即百蜜也,三者皆群居有王,王大于众蜂……(气味)甘、平、微寒。(主治)风头,除蛊毒,补虚赢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治心腹痛,面目黄,大小小儿腹中五虫从口吐出者。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利大小便涩,去浮血,下乳汁,妇人带下病。大风疬疾。蜂子古人以充品,故本经、别录著其功效,而圣济总录治大风疾,养用诸蜂子,盖亦足阳明,太阴之药也。”

进人80年代,我国掀起蜂王幼虫、雄蜂、幼虫、雄蜂蛹开发与利用热潮。1982年,张立松在《蜜蜂杂志》上发表“蜂王幼虫的利用"。该文介绍在杭州市的10个医疗单位作了多种疾病的实验性临床应用,共试用蜂王胎片291例,总有效率为75%。现在应用情况如下:

在蜜蜂幼虫的生产季节,直接食用。即用油煎、盐炒蜜蜂幼虫,也有同其它食品混合烹制成做汤食用。

制做成蜜蜂幼虫和蛹的罐头食品。将新鲜的材料或用蜜(或糖)渍,或用盐渍保存后,加工成甜味或咸味的各种罐头食品,能保存较长时间。

制做成保健营养酒。在我国民间有使用蜜蜂幼虫配制药酒的传统配方和制作工艺,这种营养酒具有祛风湿、抗疲劳的作用。

与其它食品原料混合制成各种营养食品。国外许多企业都在饼干、点心等食品的和配方中加人了蜜幼虫;近10多年来,我国安徽、广东、湖北、湖南及北京的一些企业和研究单位开发了多种以蜜蜂幼虫为原料的营养液、营养胶囊和冲剂。

加工成冰冻干粉或烤干粉后再与其它原料配伍制成营养食品或药品。1971年初杭州牛奶公司制药厂开发的“蜂皇胎片”(原名蜂皇幼浆片),可用作治疗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营养不良等疾患的辅助治疗药物。

配制动物饲料。我国很多地方试用蜜蜂幼虫的干粉作饲料添加剂喂养鸡、鸭、鱼、奶牛等食畜和某些珍稀动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酒醉嫩虫:原料:主料,未封盖的雄蜂大幼虫750g(完整、无破肚的)。调料,料酒、精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香油、葱、姜。

制作:锅置火上,加人适量清水烧沸,加葱段、姜片煮片刻捞出葱、姜后;先取出1/3沸水置容器内;再取1/3的沸水置于另一容器内,加料酒、精盐、白糖、胡椒粉调好口味。

将大幼虫倒入沸水锅内煮至虫体发白(2~3分钟);捞出后,置于未加调料的沸水中洗一下,再捞入加好调料的汤汁内,晾凉后放冰箱内侵泡10小时左右,使虫体入味,食前捞出装盘,淋上香油、撒上葱末,

特点:鲜嫩精软,似牡蛎味,有诱人的酒香。

四、蜂尸食品

蜂尸是指在蜂箱内及峰箱前,蜜峰工蜂、雄蜂成虫的自然死蜂。含蛋白质50-60%,多种维生素、激素、二磷酸苷、磷脂类及铁、钢、锌、钾等人体所需要的成分。

我国古代就有人将蜂尸处理后制成蜂糕。

现在生产的有蜂尸健美酥:原料:蜂尸粉46%,熟黑芝麻20%,核桃仁10%,瓜子仁5%,白糖15%,熟猪油4%,桂花、红绿瓜(切成小块)、香精适量。

制作:先用熟猪油与富强粉制面团,将熟黑芝麻和核桃仁一同研细后,加入瓜子仁,白糖、熟猪油、蜂尸粉、桂花、红绿瓜、香精等拌成馅料,而后包在面团中,用红外线烤箱焙烤熟食用。

这种制品风味别具一格,可作食疗药物。在临术上对治疗胃肠溃疡、抗流感、止牙痛、气管炎、品疮、咽痛、风湿性疼痛,小儿惊风等有良好的效果。

对蜂尸质量的要求;必须是越冬期冰饿死亡、长途运输过程中产生热虚脱及事故中被压及溺水死亡的蜂尸,水分要求不超过4%,体色鲜黄,无异味,具有爽快的特有蜜香味香,方可用来制作食品和药物。

五、中国蜂蜜酒简史

中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有关资料证明,酿酒起源于龙山文化时期,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关于蜂蜜酒始见于公元前780年周幽王的宫宴中,是在“猿酒”的启发下试酿成功的。《楚辞招魂》(公元前278年前):“瑶浆蜜勺,实羽觞些。““蜜勺”,即指蜜酒,是用蜜调和未经酿制的。隋唐时期开始用蜂蜜酿酒,唐代医学家孙思邈(581一682)记载了:“葡萄、蜜等酒不用“的自然发酵法,还利用蜜酒健身和治病。孙思邀的门徒孟诜(621-713)在其《食疗草本》中也闸述了蜜酒的食疗价值,并利用其健身,他们都年老而不衰,孙思邈途百岁,孟诜92岁逝世。唐代药学家苏恭除分述“酒有称、黍、粳、栗、蜜、葡萄等色”外,还以酿造得出了“凡作酒酸须,而葡萄、蜜等酒独不用”的自然发酵的经验。

五代的游士张逸人,在湖南饮到一位崔姑娘酿制的蜂蜜酒,即兴题诗:“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

北宋大诗人苏轼(1037-1101)为赞颂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浓的蜜酒,他得到其方,酿出美酒,曾作《蜜酒歌》:“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萨。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真珠为浆玉为醒,六月田夫汗流。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为米,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醒醐清。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还题诗:“巧夺天公木已新,酿成玉液长精神,迎宾莫道无佳物,蜜酒三杯一醉君。“秦观(1049一1100)饮过他的蜜酒后,写诗一首:“酒评功过笑仪康,错在杯中毁万粮。蜂蜜而今酿玉液,金丹何如此酒强.”

宋叶少蕴《避暑录语》卷上:“苏子瞻在黄州作蜜酒不甚佳,饮者辄暴下。蜜水腐败者尔,尝一试之后,不复作。在惠州作桂酒,尝问其二子迈过云,亦一试之而止。大抵气味以屠苏酒二子语及亦自抚掌大笑,二方未必不佳,但公性不耐事,不能尽如其节度,姑为好事,借以为诗。故世喜其名,要之酒非面蘖,何可以他物为之。若不类洒,孰若以蜜渍木瓜、楂、橙等为之,自可口,不必似洒也。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快,美凡酒用药末有不夺其味,况桂之烈,楚人所谓有桂酒椒浆者,安知其为美酒,但土俗所尚今欲因其名以求美亦过矣(4一5页)。”

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苏轼在黄州酿制蜜酒法:“每蜜用四斤,炼熟入热汤,搅成一斗,入好面二两,南方白酒饼子米姑一两半,捣细生绢袋盛,都置一器中密封之,大暑中冷下,稍凉温下,天冷即热下,一二日即沸,又数日沸定,酒即清可饮,初全带蜜味,澄之半月,浑是佳耐,方沸时又炼蜜半斤,冷投之尤妙。”

李杲(1180-1251)《食物本草》记载蜜酒治凤疹、风癣方;“用沙蜜一斤,糯饭一升,面如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饮之大效,”

元代宋伯仁《酒小史》记载有蜂蜜酒,元代元贞元年(1295)遗学者周达观去真蜡国(束埔寨),将中国蜜酒的酿造法传到国外。

明代刘基《多能鄙事》卷一:“饮食类,蜜酒方,蜜二斤,以井水一斗,慢火熬至沸,鸡羽掠去沫,再熬再掠,沫尽为度。桂心、胡椒,良姜、红豆、缩砂仁各等分为细末,先于器内下药末八钱,次下干末四两,后下蜜水,用油纸封箬(ro若)叶七重,蜜固封。冬二十七日,春秋十日,夏七日熟。蜜酒又方:蜜四斤,水九升,同煮,掠去浮沫。夏候冷,冬微温,入妯末四两,酵一两,脑子(猪脑)一豆大,纸七重掩之,以大针刺十孔,则去纸一重,至七日酒成。用木阁起,勿令近地气。冬月以微火温之,勿令冻。蜜酒又方:沙蜜一斤,炼过,糯米一升,燕饭。以水五升,白四两,同入器中密封之,五七日可。极醇美。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证了唐代孙思邈用蜂蜜酒治风疹、风癣等疾病,并记述了蜂蜜酿酒的方法。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载应用蜂蜜酒。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