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蜂蜜应用的历史记载

蜂蜜是从植物花的蜜腺中采集的分泌物经过酿造并贮藏在蜂巢内的甜性物质,其味甘,性平,具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燥、解毒之功效。用于人类医疗保健等领域历史悠久,而且在各个时代,人们都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并形成了灿烂的蜂文化。蜂蜜中含有大量葡萄糖、果糖、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酶等,是天然纯正的、营养丰富的养颜益寿、润肺滋补之佳品。

蜂蜜的历史沿革

蜂蜜被人们称为甜蜜的药,在三千多年前就被我们的先民所享用,我国古代官府设有专门负责采蜜的衙门,采集蜂蜜作为贡品。公元前780年在西周宫宴中便有蜂蜜酒的记载。屈原著《楚辞招魂》有:“瑶浆蜜勺,实羽觞些”,“蜜勺”即蜜酒。

秦汉时期,蜂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文献中将蜂蜜称为:“岩蜜”、“石蜜”、“石饴”、“蜂糖”。并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其有“治邪气,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之功效,且“多服久服不伤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认为:“蜂蜜可以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据《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中记载:“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三国志·吴志·孙亮传》“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可见蜂蜜在汉代已作为普遍的饮品。

两晋时期,郭璞在《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这就说明当时对蜂蜜和蜂蜡的性质及用途已经达到一定了程度。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农业兴旺,蜂蜜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已开始用蜂蜜酿酒,医学家孙思邈记载了“葡萄、蜜等酒不用曲”的自然发酵法,提供了酿制蜜酒的方法,而且还有用蜜酒治病的叙述。蜂蜜的记载在浩瀚的诗词古文中就更多了。段成式《酉阳杂俎》、王禹称的《小畜集记蜂》、苏轼的《收蜂蜜》、《安州老人食蜜歌》诗和南宋杨万里的《蜂儿》等,均记载了当时养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实景象。

宋代伊始,记载了多种蜜源植物及蜂产品,其时已经提出了单花种蜜、黄莲蜜、梨花蜜、桧花蜜和何首乌蜜等。宋人已知南北不同的生态条件对蜜蜂选巢酿蜜有影响,“花色不同,蜜色随异”。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今土木之蜂,亦各有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多土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多木蜜”。苏颂《图经本草》中记述了石蜜的产地:“石蜜生武都山谷及河源诸山谷中,今川蜀江南岭南处处皆有之。石蜜即崖蜜也,其蜜黑色”,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崖蜂糖。可知,当时蜂蜜已经进入人们的家庭。

元代,对蜂蜜的鉴定方法开始出现,即元人发明的“烧红筋、插入蜜中”检验蜂蜜质量优劣的方法。同时气候对植物开花和流蜜的影响也被人们注意到,杰出的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在《农桑衣食撮要》中写道,“若雨水调匀,花木繁盛,其蜜必多。若雨水少,花木稀,其蜜必少”,文中对这点做了充分阐释。

明清时期,有关蜂蜜的记载就更多了,明代陈敬则的《明兴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蜂蜜的性质和应用作了更为详尽的描写:“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孺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计草同功”。

祖国医学认为,蜂蜜有补脾胃、润肠、润肺、解毒、防腐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病后体虚,肠燥便秘,口干咽燥干咳无痰,胃部疼痛等症。其口感纯正,营养丰富,是药食两用之佳品。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11),蜂蜜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应用,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 新渔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新渔商城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